发酵饲料的利与弊
“发酵饲料”植物性原料或者动物性原料在人为的添加微生物的情况下,通过指定的人工控制,微生物将营养因子分解、合成,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养分和无毒害作用的单一饲料,称为发酵饲料。
饲料发酵只是一种处理手段,并非任何原料都需要发酵,并非任何人都胜任发酵。发酵有利亦有弊。
利:
1、提高饲料原料消化利用率
微生物能分解蛋白质,把蛋白质变成更容易被动物吸收的肽,分解淀粉成多糖。能够产生促生长因子,不同菌种所产生的促生长因子含量不同,这些促生长因子主要有有机酸、B 族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等等。发酵能降低粗纤维,研究表明:一般发酵水平可使基料粗纤维降低12-16个百分点,因此,发酵能有效地降低基料的粗纤维。
对提高消化有帮助的菌种,可选择那些高产消化酶的菌种,如芽孢、霉菌、酵母等。
2、改变原料特性,产生新功能
有些微生物通过发酵一些低利用率的原料,产生大量的活菌、死菌体、代谢产物和原料分解产物等。而这些产生的东西对于饲料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对于目标物为菌体的就需要考虑原料碳氮比等因素,对于目标物为代谢产物的则要重点考虑碳源比例、好/厌氧程度等,对于目标物为分解产物的则要考虑菌种产酶能力、酶解条件等。
此类发酵用的比较多的菌种有酵母、乳酸菌、曲霉类,此外芽孢也有应用。
3、发酵脱毒
发酵可以降低饲料中毒素含量,微生物的脱毒机理,多数情况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致,例如甘露聚糖可以有效地降解黄曲霉B1等。
4、改善饲料适口性
原料通过发酵后会产生一种特出的发酵香味,有利于动物采食。动物喜吃而且多吃,大大节省燃料及人工成本,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精料,促进禽畜生长,有效降低饲养成本等好处。
5、延长保质期
常见的就是青贮(包括食品中的酸菜、泡菜),当然随着乳酸菌的发酵,也赋予全株玉米等原料一些新的功能、提高了其可消化性,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延长保质期。
类似的还有糟渣类及其他易腐败易变质副产品原料。延长保质期主要通过优势菌群创造厌氧、过酸等不利于腐败菌生长或原料自身变质条件。
这方面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乳酸菌是应用广泛的菌种。当然乳酸菌中添加一部分耗氧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也有利于厌氧环境的快速建立,有利于后期乳酸菌的生长。
弊:
1、过多的微生物细胞进入动物体内是有害的
众所周知,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用量一般在0.1%-2%之间,而发酵饲料的用量一般在12%-22%之间,有些高达30%-45%。从免疫学讲,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动物而言都是抗原,当这些抗原进入动物体内后必将产生抗体,动物在产生抗体时需要消耗能量和蛋白质,这个阶段的饲料报酬较低。
2、发酵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发酵饲料也一样,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使基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排放,因此,往往发酵越好损耗越大,回收率就越低,发酵成本就越高,反之就低。一般固体发酵工艺发酵饲料的发酵损失在10%-20%左右,5%以下的发酵损耗表明发酵饲料的质量极差。几乎达不到脱毒的作用。
3、全发酵微量元素的损耗
发酵饲料的消毒、干燥温度都较高,高温对维生素、矿物质都有影响,因此在配制浓缩饲料时****考虑到这些因素。